首页

位置导航: 首页 > 学生活动 > 正文

【“感知重庆”系列报道之一】巴渝民俗文化沉浸之行——学校国际学生“体验文化 传承文明”活动成功举办

作者:冯雪 王曼曼

发布时间:2024-06-10 20:26

浏览次数:

2024年6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巴渝民俗文化体验活动在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学校88038威尼斯和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联合主办,重庆市渝北区双龙湖街道滨港路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办,旨在让来华留学生深入体验巴渝民俗文化的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精髓。来自越南、泰国、缅甸的二十余名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国际学生参加活动。

穿越历史,人文巴渝

本次巴渝民俗博物馆奇妙之旅分为两站。第一站,由88038威尼斯教师冯雪带领同学们参观巴渝七十二行雕塑馆,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巴渝地区传统民间行当,深刻体会重庆巴渝平民的社会生活风貌。

第二站走进巴渝民俗博物馆古床展馆,在巴渝民俗博物馆王黎老师的讲解下,国际学生领略了巴渝地区木雕家具的艺术魅力,感受到了底蕴深厚的巴渝传统文化。国际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依次参观馆中陈列的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巴渝地区精美雕花大床及家神龛等展品等等。面对一张张金碧辉煌的雕花大床,国际学生们对其精致的设计、精美的工艺赞叹不已,还纷纷提出心中的疑问,并了解古床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不同雕花纹样在中国的寓意等。

体验节日民俗,传承非遗文明

在节日民俗体验环节,巴渝民俗博物馆联合滨港路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包粽子活动。在社区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国际学生们了解了粽叶和糯米的功用。在欢声笑语中,同学们认真实践着从折粽叶、填糯米,到捆绑线绳的每一个步骤。很快,一个个精巧可爱的粽子就出现在了桌子上。

体验完包粽子活动后,博物馆工作人员将煮好的粽子端上桌,香甜的味道飘散开来,大家迫不及待品尝起来。泰国籍留学生林静文PATTARATHON JOMWONG兴致勃勃地说道:“这次民俗节日体验活动,我了解了端午节习俗,我很开心,今天也学会了包粽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祈福的方式。返校后,22级中国汉硕生王曼曼向来华留学生介绍了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传统意义,讲述了香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随后,详细演示了如何制作香囊。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纷纷加入到了香囊制作的行列中:拿起香囊的材料,听完老师讲解后,大家学会选材、填充、收口等步骤,开始穿针、引线、打结、挂珠串儿、装香料、封口,丝丝线线缠绕出对端午祥和、生活安康的美好祝愿。

在非遗民俗文化体验环节,非遗项目面塑传承老师孙宇宏受邀做演示。“各位同学,这是面塑,原材料是糯米粉,大家跟着我捏一坨把它搓成圆形……”孙老师拿着一团白色的糯米粉正在边讲解边动手示范。听到说“糯米粉”,来自越南的黄宝珍BAO TRAN HUYNH同学立即问道:“面粉,是能吃的面粉吗?老师,那我是不是能吃呢?”引来在场的老师学生哄堂大笑。老师一边示范,一边给国际学生们讲解面塑的历史文化及制作步骤,一只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在各位同学的手上诞生。

参与活动的同学反馈:这是他们第一次包粽子,感觉非常有趣。通过参与这个活动,不仅学会了包粽子的技巧,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学生分享道:“从前只是在互联网上了解过面塑,今天深入体验,才真正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戏台新篇 对联传情

古色古香的古床馆一楼戏台上,一场由国际学生自导自演的中文舞台剧《对对联》上演。一幕幕生动有趣的剧情,国际学生演员们使用流利的中文,配合精湛的演技,将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这台汇聚了多国文化背景的留学生演员的舞台剧,不仅让古老的对联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更通过创新的方式,让国际学生获得了对民俗文化的深刻体验。

本次活动巧妙地以端午节为契机,通过“民俗课程+体验式教学”的模式,为国际学生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中国民俗文化体验平台。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了解民俗文化、认识巴渝文化、体验非遗文化的窗口和平台,增强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了巴渝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88038威尼斯 冯雪 王曼曼 供稿 竹薇 王曼曼 供图 杨昆 编辑 刘猛 审核)

上一篇:【“感知重庆”系列报道之二】“茶和天下,共享非遗”——学校国际学生参加首届重庆茶文化周活动

下一篇:喜讯:学校国际学生足球队赢得第五届部属师范大学国际学生足球联赛冠军